数理医学院李刚联合金华市中心医院庄波团队在Hernia发表研究成果
2025-06-13

    近日,浙江师范大学数理医学院李刚联合附属教学医院-金华市中心医院普通外科庄波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Hernia》上发表了一篇题为“Comparison of totally visceral sac separation (TVS) and extended view totally extraperitoneal (e-TEP) repair for umbilical and epigastric hernias: a retrospective study”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对比了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e-TEP)与全腹膜囊分离术(TVS)在脐疝和上腹部疝修补中的应用,为疝修补术的临床实践提供了新的见解和参考依据。金华市中心医院庄波为第一作者,浙江师范大学李刚为通讯作者。

    疝修补术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外科手术之一。传统的腹腔内补片修补术(IPOM)虽然效果显著,但存在肠损伤及长期并发症(如粘连和慢性疼痛)的风险。为了克服这些局限性,微创手术方法如e-TEPTVS修补术应运而生。e-TEP技术通过将聚丙烯网片放置在腹膜后间隙,避免了腹腔内网片带来的内脏损伤风险。然而,该技术需要通过腹横肌松解技术和白线跨越技术来扩大腹膜后间隙如图1所示从而破坏了后腹直肌鞘。而TVS技术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提出将整个腹壁视为一个生理和功能实体,通过连接腹壁前腹膜间隙中被分离的空间,无需使用腹横肌松解技术和白线跨越技术,即可建立足够的空间来容纳大型聚丙烯网片如图2、图3所示从而在不破坏腹壁生物力学稳定性的前提下实现疝的修补。4为世界上首例TVS术后再进腹的腹腔黏连情况,显示术后恢复良好。

A腹横肌松解技术,(B白线跨越技术

2 TVS游离腹膜

放置补片及引流

世界上首例TVS术后再进腹的腹腔黏连情况

    本研究在国内首次通过临床对比证实,针对脐疝与上腹疝修复,TVSe-TEP在短期安全性及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方面效果相当。然而,TVS组使用的补片面积显著小于e-TEP组(120 cm² vs. 130 cm², P<0.01),且仍能有效覆盖缺损。两组在术后住院时间、医疗费用、术后6个月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无统计学显著差异。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在于:1、提出TVS新范式创新性地将腹壁视为连续功能整体,通过重建分离的腹膜前间隙(包括既往手术瘢痕区域),实现了无张力补片放置且无需固定,突破了传统e-TEP技术需破坏后腹直肌鞘的限制;2、证实解剖保护优势首次通过临床数据验证了TVS技术保留后腹直肌鞘的可行性,其腹膜外补片放置结合后鞘完整性保护,为减少术后粘连提供了新的解剖学思路;3、拓展技术适应性明确了TVS适用于后鞘完整的中小疝(缺损直径<4cm)患者,为这一特定人群提供了更符合生理状态的微创手术选择,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潜力。综上所述,TVS技术以解剖保护为核心,在取得同等短期疗效的前提下,为脐疝/上腹疝修复提供了一条更具生理相容性的新路径。本研究为TVS技术在疝修补术中的应用提供了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将有助于推动该技术在临床实践中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浙江省金华市迎宾大道688号 邮编:321004
联系电话:0579-82411990,邮箱:slyx@zjnu.edu.cn